当 Base 遇见 Solana:链间战争结束,流量战争开始

作者:Charlie Liu

正如我最近写过的 稳定币新战场: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之争, 链间战火已经从 Coinbase和Robinhood 之间的 L2 烧到了 Circle 和 Stripe之间的 L1 。

但这次不一样。

Base 公布与 Solana 的官方互通路径,不只是“资产能跨过去”这么简单,而是把“选哪条链”降级成后台设置,把“谁掌控从意图到成交的默认路线”升级成一门可投资、可运营的生意。

在一个新 L1/L2 频出、稳定币交易量暴走、RWA与 DAT 抬头、挑战者交易所蚕食份额的市场里,这是一笔关于“流量工程”的长期下注。

两个“操作系统”,为何彼此需要

这不是“Base 是什么 / Solana 是什么”的科普题。关键在于各自最擅长什么、又放弃了什么。

Base 把分发、身份和以太坊结算力绑在一起,形成“合规入口 + EVM 资产”的巨大漏斗;代价是对极致低延迟的交互并不占优。

Solana 把吞吐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;代价是离 EVM 原生资金、机构分发半步之遥。

换句话说,Base 抱住了“人”和“钱”的入口,Solana 抓住了“手感”和“速度”。

一条把这些差异当“特性”而不是“矛盾”的桥,本质上是在做“工作负载的优化分配”。

身份、合规、治理与深度资金留在 Base;需要手速和顺滑体验的高频环节上 Solana;路由在后台自动安排,不要求用户改钱包、也不逼团队改技术栈。

两边的取舍不必被抹平,反而可以在同一条用户旅程里复利。

为什么不只是前端体验的升级

表层看,这是一个被官方“正名”的双向通道:让 SOL 能在 EVM 流里像本地资产一样被调用,也让 Base 侧资产在 Solana 上自然表达。

更重要的是立场——这不是给极客的侧门,而是面向大众的“默认通路”。

当桥接被产品化、内嵌进钱包与支付路径,用户无需换环境,做同一件事,只是后台走了更合适的车道。

对市场结构的影响,往往是降低切换成本、压缩点差、加深真正可成交的流动性池,...

2,751
0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